疑病癥原因及治療方法

   疑病癥,又稱為疾病焦慮障礙,宛如一個隱匿在心靈深處的神秘陰影,給患者的生活蒙上了一層厚重的不安之紗。它并非是對身體疾病的簡單擔憂,而是一種過度且持久的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錯誤認知和極度恐懼。患者常常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疑慮漩渦,堅信自己身患嚴重疾病,盡管醫學檢查反復證明其身體并無大礙。這種心理困境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還對其日常生活、人際關系以及工作學習等方面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和阻礙。1、哈爾濱精神心理專科醫院 2、哈爾濱京科疑病癥專科醫院 3、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

  一、疑病癥的成因

  (一)心理因素

  性格特質:那些性格敏感、多疑、追求完美且內向的人,更容易陷入疑病癥的泥沼。他們對自身身體的細微變化感知敏銳,且傾向于過度解讀和擔憂。例如,一位性格內向且追求完美的人,在某次偶然感到身體輕微不適后,便會不斷放大這種感覺,陷入深深的焦慮和懷疑之中,認為自己可能患上了嚴重疾病。

  心理創傷:過往的重大心理創傷事件,如親人的突然離世、嚴重的疾病經歷或其他重大生活變故等,可能成為疑病癥的導火索。曾經有一位患者,在目睹親人因癌癥痛苦離世后,自己便時常陷入對疾病的恐懼中,哪怕是一些常見的身體小癥狀,也會讓他聯想到癌癥,進而懷疑自己也身患絕癥。

  認知偏差:錯誤的健康認知和思維方式也是引發疑病癥的重要因素。一些人可能對疾病的知識一知半解,卻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從而產生不合理的擔憂。比如,在網絡上看到一些罕見疾病的報道后,就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身體癥狀與之對應,認為自己也有患病的可能,而忽略了這些癥狀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或輕微的身體不適。

  (二)社會因素

  醫療環境:當今社會,醫療信息的廣泛傳播既有其積極一面,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人們可以輕松獲取大量的醫學知識,但其中不乏一些不準確或夸大的信息,這可能導致部分人對自身健康狀況產生過度擔憂。此外,某些醫療機構過度檢查或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也可能加重患者的疑慮。例如,患者在一次體檢中,某項指標出現輕微異常,但醫生未能給予清晰明確的解釋,這就可能讓患者陷入無盡的猜測和恐懼中。

  生活壓力: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工作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復雜等都可能使人的心理負擔加重。在長期的高壓狀態下,身體容易出現各種不適癥狀,而這些癥狀又會進一步引發人們對健康的擔憂。比如,一位長期處于高強度工作壓力下的職場人士,經常感到疲勞、頭痛等,他可能會將這些癥狀視為嚴重疾病的征兆,從而陷入疑病癥的困擾。

  社會支持: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如家人的理解、朋友的關心等,也會增加個體患疑病癥的風險。當一個人在感到身體不適時,如果身邊沒有人給予安慰和支持,他可能會更加焦慮和恐懼,進而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產生過度懷疑。相反,一個擁有良好社會支持的人,在面對身體不適時,往往能夠更從容地應對,減少不必要的擔憂。

  二、疑病癥的治療方法

  (一)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這是治療疑病癥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幫助患者識別和糾正錯誤的認知模式和行為習慣,改變他們對身體癥狀的過度關注和不合理的擔憂。治療師會引導患者分析自己的思維過程,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擔憂是沒有根據的,并逐漸學會用更合理的方式看待身體癥狀。例如,患者每次感到身體不適就會立刻聯想到絕癥,治療師會幫助他分析這種思維的不合理性,讓他了解到很多身體癥狀可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因素引起的,如疲勞、壓力等,從而改變他的認知方式。同時,還會通過行為訓練,如放松訓練、注意力轉移等,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情緒,減少對身體癥狀的過度關注。

  精神分析療法:該療法旨在深入挖掘患者潛意識中的心理沖突和情感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導致疑病癥的根源。通過與治療師的深入交流和分析,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找到問題的根源,并逐漸解決這些潛在的心理問題。例如,一位患者的疑病癥可能與他童年時期的一次生病經歷有關,那次經歷讓他感受到了極度的恐懼和無助,這些情感在潛意識中一直存在,長大后便通過疑病癥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精神分析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幫助患者回憶和分析這段經歷,讓他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和不安,并逐漸學會面對和處理這些情緒,從而緩解疑病癥的癥狀。

  支持性心理治療: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師會以溫暖、接納的態度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煩惱和擔憂,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關心。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會適時地給予患者一些積極的反饋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增強應對疾病恐懼的能力。同時,還會引導患者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關系,讓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例如,治療師會鼓勵患者與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家人了解疑病癥的特點和治療方法,從而給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幫助患者克服疾病恐懼。

  (二)藥物治療

  在某些情況下,藥物治療也可以作為疑病癥治療的輔助手段。抗焦慮藥物和抗抑郁藥物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減輕身體癥狀的不適感。例如,選擇性 5 -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等抗抑郁藥物,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還可能對疑病癥的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嚴格遵循醫囑用藥,避免自行用藥或濫用藥物帶來的不良后果。

  (三)生活方式調整

  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對于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至關重要。患者應盡量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飲食,適當進行體育鍛煉。規律的生活作息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生物鐘,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減少身體不適癥狀的出現,從而緩解患者對健康的過度擔憂。例如,每天早睡早起,保證 7 - 8 小時的睡眠時間;合理搭配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營養的食物;每周進行 3 - 5 次適量的運動,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放松身心:學會放松自己是緩解疑病癥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放松身心,如深呼吸、冥想、漸進性肌肉松弛等。這些放松技巧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減輕身體的應激反應,讓身體和心靈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例如,每天花 15 - 20 分鐘進行深呼吸練習,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閉上眼睛,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腹部,然后再緩緩地呼氣,將體內的濁氣全部排出,重復這個過程,讓自己的身心逐漸平靜下來。

  培養興趣愛好:將注意力從對身體癥狀的過度關注轉移到其他方面,可以有效地緩解疑病癥的癥狀。患者可以培養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愛好,如繪畫、音樂、閱讀、旅行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患者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拓寬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加愉悅和放松。同時,興趣愛好還可以幫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從而減少對健康的無端擔憂。例如,一位患者喜歡繪畫,他可以在業余時間參加繪畫班或自己在家創作,當他沉浸在繪畫的世界中時,就會暫時忘記對身體的擔憂,全身心地享受創作的樂趣。

  疑病癥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障礙,其成因涉及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通過綜合運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等多種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有效地緩解癥狀,重新找回健康和快樂的生活。然而,治療疑病癥需要一個過程,患者和家人都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共同戰勝疾病。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重視,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預防疑病癥的發生。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心靈的健康保駕護航,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溫馨提示:如果您有關于【戒酒、戒癮、抑郁癥、失眠癥、心理咨詢、焦慮癥、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植物神經紊亂、恐懼癥、強迫癥、躁狂癥、躁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心理障礙、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社交障礙、妄想癥、癔癥、酒精精神障礙、創傷性應激障礙、軀體化障礙、戒網癮、疑心病、神經衰弱、恐懼癥、癲癇、頭暈頭痛、眩暈暈厥、耳石癥、面神經痙攣、面癱、眩暈癥】等方面問題可以點擊在線免費咨詢或預約掛號。

腦康專家團隊
  • 張士梅主任醫師

    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精神心理科學科帶頭人

    中西結合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精神障礙、癔癥等;對青少年情感、家庭教育心理,網癮、酒癮戒斷心理疏導都有豐富經驗。

  • 張艷萍特聘專家

    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特約專家 中國醫師協會會員

    精神分裂癥、抑郁障礙、睡眠障礙診斷、治療及康復指導;神經癥的診斷治療;各類心理問題的咨詢與治療;自殺意向的心理危機干預;認知行為治療。

  • 田運華特聘專家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 北京醫學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藥理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各類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經衰弱、頭痛、頭暈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精神疾病,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療。

  • 費書華特聘專家

    原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醫生 現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特邀專家 北京理工大學精神科主任

    各類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神經衰弱、頭痛、頭暈、焦慮等精神疑難疾病,尤其擅長精神障礙治療。

  • 韓永華特聘專家

    原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會員 中國精神衛生康復學會秘書長

    焦慮、抑郁、精神分裂癥、強迫癥、恐懼癥、躁狂癥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任杰特聘專家

    原北京安定醫院醫務科主任 北京安康醫院精神科專家 曾任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鑒定專家組聘請專家

    頑固性失眠、重度抑郁、難治性精神分裂,藥物依賴、酒精依賴等精神疾病的臨床診療

  • 劉建成特聘專家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授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副院長

    精神病,抑郁癥,焦慮癥,失眠癥,躁狂癥、強迫癥,心理障礙。